“犹是射虎归来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犹是射虎归来”出自宋代岳珂的《酹江月》,这句诗给人一种豪迈又带点沧桑的感觉,仿佛在说一个人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后归来,依旧保持着那份无畏与坚韧。岳珂作为岳飞的孙子,他的诗作中多少带有一些家族的英雄气概。那么,问题来了,为什么“射虎”这个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如此常见?它到底象征了什么?
首先,“射虎”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狩猎活动,更是一种勇气的象征。老虎作为百兽之王,能够射虎的人自然被视为英雄。这就像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人成功挑战了某个高难度项目,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敬佩之情。所以,“射虎”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岳珂对家族英雄气概的继承与缅怀。
其次,这句话也反映了岳珂对自身经历的感慨。“犹是射虎归来”,似乎在说,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,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初心与坚韧。这让人不禁想到,我们现代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,是否也能像岳珂一样,保持那份无畏与坚持?
最后,这句话还引发了我们对“英雄”定义的思考。在古代,英雄往往是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人。而在现代社会,“英雄”的定义是否发生了变化?或许,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“英雄”,只要我们不惧挑战,勇敢前行。
整体而言,“犹是射虎归来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那份无畏与坚韧,以及如何定义我们自己的“英雄”之路。
“犹是射虎归来”出自宋代岳珂的《酹江月》。
“犹是射虎归来”全诗
《酹江月》
宋代 岳珂
天然灵种,遍尘寰、不许一枝分植。
瀛海沈沈群玉宴,迥出八仙标格。
珠幄留云,翠绡笼雪,浅露宫黄额。
无双亭下,未容凡卉连璧。
犹是射虎归来,朱兰独倚,曾作东风客。
素态自羞时态改,何必铅华倾国。
舞影鸾孤,绕心蝶倦,占断春消息。
月明十里,坐中还记曾识。
作者简介(岳珂)
岳珂(公元1183~公元1243) ,南宋文学家。字肃之,号亦斋,晚号倦翁。相州汤阴(今属河南)人。寓居嘉兴(今属浙江)。岳飞之孙,岳霖之子。宋宁宗时,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,有惠政。自此家居嘉兴,住宅在金佗坊。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,历光禄丞、司农寺主簿、军器监丞、司农寺丞。嘉定十年(公元1217),出知嘉兴。十二年,为承议郎、江南东路转运判官。十四年,除军器监、淮东总领。宝庆三年(公元1227),为户部侍郎、淮东总领兼制置使。